现代私塾的发展研究
摘 要
现代私塾,经过十年的发展为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民众长久以来所担忧的精神与 道德危机,找到了解决之道。21 世纪需要中国传统文化,而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离不开私塾几千年的教育支撑。现代私塾以古代私塾为依托,融合现代教育特色,成为 众多中上层民众的选择。 本篇论文将从现代私塾的基本概念与作用谈起,解读现代私塾的教学方式与内容, 分析私塾从古至今的发展历程,阐明现代私塾的发展现状。着重分析了现代私塾在发展 过程中遇到的关于办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家长期望的问题与产生原因,并将 自己的思想认知与私塾教育相整合,针对现代私塾教育的未来发展,提出了终身学习、 德智均衡、自主思考、目光长远四大建议并对此做出详细解释。本论文希望能对民众了 解私塾,关注教育发展,关注人类精神道德世界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关键字: 现代私塾; 精神道德培养; 中国传统文化; 教育模式
ABSTRACT
Modern private school, after ten years of development, is well known by more and more people. The spirit and moral crisis that people have worried for a long time have found the way to solve it. Twenty-first Century needs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cannot do without private school for thousands of years to support education. Modern private school based on the ancient old style private school and the integration of modern education, become the choice by many people. This paper first talk about the basic concept and role of modern private schools and the interpretation of modern private school’s teaching content and method. Then tell about analysis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odern private school and clarify the current modern private school. Focuses on the analysis of the problem encountered by the modern private schools in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educational philosophy, teaching content, teaching methods, parents' expectations and the cause and will integrate their own ideological cognition and private education and for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modern private education, the lifelong learning, comprehensive equilibrium, inspiration, four suggestions to long-term vision and this made detailed explanation. This paper hopes to the public understand private school, pay attention to th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pay attention to a human spiritual and moral world with its own strength. Key words: Modern private school; Spiritual and moral culture;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Education model
目 录
1.前 言 ........................................................................ 1
1.1 选题原因与意义............................................................... 1
1.1.1 选题原因 .................................................................. 1
1.1.2 选题意义 .................................................................. 1
1.2 研究目的与方法............................................................... 1
1.2.1 研究目的 .................................................................. 1
1.2.2 研究方法 .................................................................. 2
1.3 基本概念与主要研究问题....................................................... 2
1.3.1 现代私塾定义 .............................................................. 2
1.3.2 现代私塾存在的必要性 ...................................................... 2
1.3.2 主要研究内容 .............................................................. 2
1.3.3 国内外的研究 .............................................................. 2
2.现代私塾的背景及概述 .......................................................... 4
2.1 现代私塾复苏的背景........................................................... 4
2.2 现代私塾复苏的原因........................................................... 4
2.3 现代私塾的教学方式与内容..................................................... 5
2.3.1 教学方式更加丰富 .......................................................... 5
2.3.2 教学内容范围更广 .......................................................... 6
3.现代私塾的发展历史与现状 ...................................................... 7
3.1 私塾的发展历程............................................................... 7
3.1.1 私塾的由来 ................................................................ 7
3.1.2 私塾的历史发展 ............................................................ 7
3.1.3 现代私塾的复苏 ............................................................ 8
3.2 现代私塾的发展现状.......................................................... 10
3.2.1 兴奋期的快速发展 ......................................................... 10
3.2.2 变革期的热度降低 ......................................................... 10
4.现代私塾存在的问题 ........................................................... 12
4.1 办学理念存在偏差............................................................ 12
4.2 教学内容略显片面............................................................ 12
4.3 教学方法不够开明............................................................ 13
4.4 家长期望过于急切............................................................ 14
5.现代私塾的未来发展之道 ....................................................... 16
5.1 树立终身教育的办学理念...................................................... 16
5.2 完善德智均衡的教学内容...................................................... 17
5.3 采取自主思考的教学方式...................................................... 18
5.4 引导家长树立长远的目光...................................................... 18
结 论 ......................................................................... 20
致 谢 ......................................................................... 21
参考文献 ....................................................................... 22
1.前 言
1.1 选题原因与意义
1.1.1 选题原因
本篇论文以现代私塾的发展研究为题,主要原因有三:首先,经常在报纸期刊中阅 读到关于现代私塾的报道,并对此有不同的观点,引起了自身的关注;其次,在大学四 年中,广泛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时刻关注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而现代 私塾的目的之一就有继承传统文化;最后,在课题选择时,发现学院允许写关于传统文 化方面的论题,因此在与导师的商榷之后,定下了论文选题。
1.1.2 选题意义
此研究不仅是为了说明现代私塾发展过程中的问题,更是想借此探索一种新的教育 模式,构造一种以中式私塾教育为主的中西结合的教育模式,以期解决国民在精神与文 化素质方面的欠缺,同时,希望将这种教育模式推广到全世界,为实现全人类的美好而 和平的未来打下道德与精神基础。 罗素说过:“天性的幸福与生活的快乐,是我们在工业革命与生活坏境的重压下丢 失的最重要而又最平常的东西之一”。现代私塾作为新时代变革下的产物,其产生与发 展必有一定的道理,这不仅对于现代教育的改良,甚至是教育变革都有很大的参考意义, 中国传统的教育方式之所以能够持续几千年之久,与中国人的生活方方面面都有很大的 关联,中国人精神的继承与发展都离不开私塾的帮助,可以说,从私塾教育中,可见中 国人精神一斑。现代私塾,作为构造精神世界与传承传统文化受到了社会关注,而对于 现代私塾的研究,大部分都停留于报纸期刊,没有关于此的详细而具体的研究,并且最 重要的是,在阅读相关的资料后,笔者分析并提出了自己对此的一套看法,总结出了一 种教育改革模式。因此笔者希望将其研究下去,不仅是对为了更好的说明这个新兴事物, 更是希望对未来社会教育有所帮助。
1.2 研究目的与方法
1.2.1 研究目的
研究现代私塾的目的有三:首先,介绍现代私塾的发展、教学内容、教学形式等方 方面面,并向社会推广;其次,现在私塾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需要加以修正, 对此提出了自己的一套看法与意见,并对此进行解释。本文是从传统文化与普通大众的 角度,看待现代私塾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与未来趋势。
1.2.2 研究方法
研究的方法有三,首先文献查询法,通过将各种资料整合,与中国的国学大师,与 东西方哲学思想进行交融,得出自己的理论依据与意见看法。再者理论联系实践法,对 现行的教育模式与现代私塾的教育模式进行考究,弥补互相之间的不足。最后案例分析 法,通过对现实中案例进行观察,查询网络报刊上的真人真事,为写作提供参考依据。
1.3 基本概念与主要研究问题
1.3.1 现代私塾定义
现代私塾是指发起于 20 世纪 90 年代末,创建于 21 世纪初,以读经诵典为主要学 习内容,通过言传身随的教育方式,融合了现代自由式教育的特点而形成的一种新的教 育模式。
1.3.2 现代私塾存在的必要性
现代私塾存在有两点必要性。一是在现代教育背景下,教育偏向于数理化的智育, 偏向于以金钱与利益为目的。现代人因此没有了思想根基,遇到问题无法寻找到行为判 断的准则。通过读经诵典,可以给人以精神寄托,平时的一言一行均可以找到来源,不 会盲目而不知所措。经典有着自己的一套理论认知与精神解说,与宗教有着异曲同工之 妙。二是时代的要求,21 世纪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世纪,全世界都在兴起学习中国传统文 化的热潮,而中国作为发源地,能够将中国传统文化传承千年而不断,靠的就是私塾教 育,因此通过现代私塾教育,可以更近一步融入 21 世纪,先人一步了解到传统文化的 魅力。
1.3.2 主要研究内容
在本次的论文写作中,主要针对现代私塾的办学理念的偏差、教学内容失衡、教学 方式不够开明、家长急于求成四个方面作探讨,并对此提出自己的一套看法与原因分析。
1.3.3 国内外的研究
对于中国传统的教育模式的研究颇多,而对于现代私塾的研究所涉及甚少,主要集 中在报纸期刊上,因此本篇论文针对现代私塾的所有观点均为笔者原创。国外对于现代 私塾的研究,只是在于东南亚国家在法律上肯定了在家教育的合法性。台湾地区的现代 私塾研究,与中国大陆差异较大,而且资料甚少,不作具体比较分析。
2.现代私塾的背景及概述
私塾,无疑是历史上中华文化传承与精神文明建设的最重要的贡献者,作为封建时 代的产物,私塾教育在建国后慢慢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但是就在近十几年时间里,私 塾借助现代的人文与科学方法得以重生,现代私塾走向了历史的舞台。现代私塾即是以 现代儿童教育理论为基石,传统私塾的教育内容与方法为核心而形成的一种教育体系。
2.1 现代私塾复苏的背景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一批专门从事于国学研究的学者,开始在台湾地区兴起读 经运动,读经运动主要是鼓励青少年,特别是处于幼儿时期的孩子,参与到对中国传统 经典的背诵中。其中的代表人物是王财贵,他是牟宗三先生的弟子,他推广的这项读经 运动,受到了南怀瑾先生的大力支持,与南怀瑾先生的教育观念不谋而合,因此,在台 湾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到 2000 年的时候,在台湾地区,读经的青少年已经达到几百万, 并且在东南亚国家的华人社区快速传播。 在 2000 年的时候,王财贵来到了北京师范大学演讲,诸多有识之士称之为“一场 演讲,百年震撼”。在此之后,大陆的诸多有识之士开始了探索读经诵典的路途,也因此 一些现代私塾开始陆续出现。在 21 世纪的今天,国家大力提倡弘扬传统文化,特别是 习近平总书记对于传统文化在中国的传承寄予了很大的期望,因而各种各样的现代私塾 借着改革的春风开始陆续出现,引起了社会中上层的广泛关注。接着社会名人郑渊洁与 韩寒等都公开表示,孩子将会由他们自己进行教育,引起了更多的社会民众关注现代私 塾。
2.2 现代私塾复苏的原因
现代私塾的复苏,源于人们对于现代生活方式与心理健康的担忧,通过对家长采访 与相关的报道,总结出了以下三点原因。首先,现代教育体制对于儿童的身心发展不利。 引用南怀瑾先生的话“现代教育就是在摧残孩子”,这句话虽然说的偏激,但是有一定 的道理。现代的教育方式与教学过程不符合孩子正常的身心发展的需要,是对孩子心智 的破坏,使得孩子厌恶学习。但是通过背诵经典这种最经济的投入,有益于开发孩童的 智力与记忆力,通过婴儿时期的音乐与美术,及其他教育,可以使孩子在很小的时候, 就开始开发大脑对于艺术的感觉。其次,读经有助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现代诸如 文化侏儒症的新式名词,均在强调中国人在文化传承上的断层,通过读经,可以在内心 留下很多的经典知识与语言,对于以后的写作说话,都能起到一个很好的帮助。最后, 读经诵典有助于培养健全的人格与积极的思想。现代教育成长出来的孩子,在思想上往 往都是跟随西方的玩乐主义,西方文化也有优良的地方,比如科学探索精神,但对此孩 子并没有学到多少,也因而犯了东施效颦的毛病。也是因为现代教育下的儿童没有自己 的独立的人格与思想体会,造成了社会上众多青少年的奇葩现象,人们开始认识到思想 教育的重要性。经典之作是开阔人的,是为了给人树立高远的胸怀的,而不是为了顽固 人。因此,受到了诸多人的追捧。 许多的民众在思考之后,便将自己的孩子送去读经,因此,很多的现代私塾性质的 教育班开始出现,发展到今天,不仅有各种教育培训班,还有全日制的现代私塾也逐渐 增多。现代私塾的主要教育对象是创办者自己的孩子,以及亲属朋友间的孩子。
2.3 现代私塾的教学方式与内容
现代私塾通过对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的创新,赢得了很多家长的认同,与古代私塾 相比,其在教学方式上变化很大,与现代教育相比,其在教学内容上也有很大的创新之 处。下文将从比较中阐述现代私塾的教育方式与内容。
2.3.1 教学方式更加丰富
相对于过去,它的形式发生了一些变化,笔者搜集到一份关于清朝私塾的教学内容, 如下:每天早起温习读书,背诵。上生书时,老师讲解完毕后,“命学生复述一遍,乃就 位念一百遍”。午后,主要是写字与温书,然后背诵。晚上练习作对,灯下读古诗。隔日 学写诗,逢三、八日作文,每逢初一、十五作史论诗赋。 在此份私塾课表中,我们可以发现,此时的学业主要集中在书本上,不管是对经典 的背诵,还是对于诗词歌赋的练习,均是在一个学堂中完成的,并没有开辟更多的空间 的进行其他的学习,但是现代的私塾,学习地点与时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再是过去 严厉环境下的刻板教学,而是多了许多的自由空间,孩子们每天放学之后,并没有手机 电脑的干扰,而是一起爬山或者互相娱乐。同时教学地点也不仅仅是课堂上,而是很随 意性的,席地而坐,行走中,都可以进行教授。采用的课堂教学方式,主要是王财贵的 六字真言“小朋友,跟我念”,通过言传身随的方式,让孩子们背诵经典。这与古代私 塾并不二话。在此,也略提古代私塾,并没有那些不懂得人们认识的那样,充满古老腐 朽的气味,其在听说读写方面都有很大的重视。对理性与才艺的关注更为重视,与现代 教育只关注理智,即科学技术水平是有很大差别的。
2.3.2 教学内容范围更广
现代私塾在教学内容上与现代教育有着很大区别。现代私塾教学的课本主要是四书 五经之类的传统典籍,而且主要学习是背诵,没有很多对于文字的讲解工作,除了背诵 经典,现代私塾还开设了与传统艺术相关的课程,注重学生的精神世界。在画家张中和 开办的私塾中,除了背诵经典的课程外,还有武术,美术,音乐等兴趣课程,也有艺术 的必须课程,大部分私塾每天也会花 20 到 30 分钟给孩子讲讲数学,使他们能与体制内 学校的学生水平相当。据采访资料显示,私塾的学生,在琴棋书画上的造诣相比于体制 内学生要高出很大的一筹。要说艺术是否能与科学技术有一比,当然仁者见仁,智者见 智,但是无可厚非,艺术造诣的提高乃文化的一大进步。再者,现代私塾不仅教授学生 中国的经典作品,还教授国外的经典,比如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美国的《独立宣言》 等,都是学生必背的文章,这也是与体制内英文教学内容相去甚远的地方。
3.现代私塾的发展历史与现状
现代私塾的起源是古代的私塾教育,私塾教育源远流长,为了彻底了解现代私塾的 特色,对古代私塾发展研究是十分必要的,并且相比于古代私塾,现代私塾在教育形式 与内容上也产生了诸多变化。
3.1 私塾的发展历程
3.1.1 私塾的由来
《礼记·学记》载:“古之教者,家有塾。”郑玄注:“古云仕焉而已者,归教于闾里, 朝夕坐于门,门侧之堂谓之塾。”孔颖达疏:“周礼百里之内二十五家为闾,共同一巷, 巷首有门,门边有塾。民在家之时,朝夕出入,恒就教于塾。”据裘锡圭先生考证,在殷 墟出土的卜辞中,有多处提到了塾。塾在卜辞中作“孰”,两个字旁为上下结构。不过, 商代的塾不是教育儿童的场所,而是宫门侧之堂。说文解字中,亦将塾子作该解,清人 顾震福的解释是:“臣朝君至门外,当就舍更详熟所应对之事。塾之言熟也,是塾本以熟 思得名。”(《隶经杂箸》甲编卷下)。综合上面的考证之后,我们大致可以将私塾的出现 定义在西周时期。塾,即是西周乡试中的一种形式,是教学的地址,而私塾则是指私人 开办的塾,与之相应的还有家塾,指富裕家庭或家族开办的塾。在此论文中,我所指的 私塾指广义的私塾,是包括狭义的私塾与家塾。现代历史学家,普遍同意:孔子所开办 的私学,即是私塾的一种,因此,孔子乃最有名的塾师。
3.1.2 私塾的历史发展
私塾从春秋战国之后开始大量出现,特别是孔子的私学形式的教学方式,在各个流 派和国家中开始兴起。在秦朝统一六国之后,私塾的发展进入波动期,原因是秦朝的焚 书坑儒,对私塾推广最盛的儒家造成致命打击。到了汉武帝时期,汉儒的出现使得儒家 性质的私塾开始站住了脚,特别是董仲舒宣扬的“天人感应”、“大一统”,受到了统治者 汉武帝的赞许,在其的大力推广下,开始了浩大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运动。从 此之后的几千年时光,儒家性质的私塾,成为了封建教育的正统。但是也顺便提一下, 自汉儒之后,儒学的性质开始了转变,从孔子的仁爱,追求人性的美好初衷,开始沦为 封建统治者治理国家的伦理手段。 在汉朝之后,进入了魏晋南北朝时期,这个时候的选举人才的制度,变成了九品中 正制,选官任官主要是士族大夫的事情。对于贫穷的中下层人民,耕种养殖成为了世代 相传的事情,因此,在农村与贫苦地区的私塾,此时教授的内容也变成了基本的蒙学。 所谓蒙学,则是指识文断句,以最基本的伦理与简单的识字为主体,对于高深的儒家思 想或者百家思想都没有了解,论语能学半部尚属困难,何谈诸子百家。这时候的私塾的 发展受到了冲击,很多人都无需上私塾,或者上不起私塾。 在此之后,战乱少了,五胡乱中原也结束了,隋朝开始成为大一统的王朝。在隋文 帝杨广的政策下,一个延续千年,直到清末的科举制正式确立。不管是士族大夫,还是 穷苦小民,都可以通过学习,来改变自己的生命轨迹,社会上下层的流动开始出现。在 此的利益驱动下,各种乡间私塾成片兴起,不管再如何清苦,也要将孩子送进私塾读书, 读书改变命运的时代来临,自此“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成为了每一个少 年、青年的人生准则。正是因为私塾的出现,文化也进入了兴盛的时期,从前文化名人 主要是世家大族中的人,现在贫苦自学、“偷学”的人开始走向历史舞台,促成了唐代诗 歌的巅峰表现。此后的宋朝,人民物质极大丰富,家家能用金银,家家更能够上的起私 塾,更甚者家塾。此现象到了宋朝朱熹之后,统治者为了加强统治,将朱子的四书集注 等强行纳入科举考试的范本,开始了八股文的强力统治时期,此多为后人所诟病。 到了清朝末年,国门打开,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接踵而来,洋务运动、明治维新, 在一大批改革家的推动下,科举结束了。私塾慢慢转变成现代学堂,特别是五四运动, 新文化、新思想的注入下,新的教学形式与内容开始取代私塾。民国时期,私塾与现代 学堂的斗争进入了针锋相对的时期,二者半斤八两。到了解放以后,在新中国的土地改 革与教育变迁之下,私塾逐渐消失在了历史长河中。
3.1.3 现代私塾的复苏
本来在新中国已经消失的私塾,近年来,随着读经运动的推广,人们对于精神生活 的追求,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对于现代体制内教育的诟病,在诸多的因素作用下,私 塾开始了复苏趋势,我们将其名为现代私塾。此阶段状况下文做详细探讨。在此,提出 一个本文重要思想基础: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是时代的要求,不随人的意志为转移。 为了说明读经运动对于儿童教育的意义,现代私塾支持者举例了很多的中外大家在 年少的时候读经诵典的实例,甚至于搬出了新文化运动的“始作俑者”胡适之先生。胡 先生一生中,对古文化的态度提出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年青的时候,在新文化运动时 期,他是打倒孔家店的先锋,他是提倡新文化代替旧文化的最有力量的人物。而在其垂 暮之年,则一改以前坚信的新文化,提倡中国应该继承传统文化,复兴中国的文化。胡 适之先生的弟子在其传记中批注,希望能够重新开始私塾教育,并表达自己对于中国文 化断层的担忧。对此,笔者也有一些观点,在新文化运动时期,之所以传统文化受到了 很大的冲击,主要是因为其乃国民革命时期,中国需要的是奋起反抗的斗争精神,而中 国传统文化所宣扬的则是一种散漫的态度,散漫即是和平,越和平则越散漫。所以在这 种精神状态下,想要取得与外国列强斗争的胜利,文化需要变革,人民的精神世界需要 重铸。现代很多提倡古文化的专家学者,总是喜欢将新文化运动批评为中国文化断层的 罪魁祸首,其实不然,虽然新文化运动对中国文化形成了强有力的打击,甚至全盘否定, 但是这是历史发展的无奈,也是中国人能够取得后来成功,新中国能够成立的基石。而 后来胡适之先生的态度发生转折,也不难看出。毕竟胡适之先生是对中国文化有深刻研 究的学者,虽说他是一个革命党人,在国民党中举足轻重,但是说到底,他还是一个文 人,只要是文人,特别是从小就接受中国传统教育的文人,骨子里有一种悲天悯人的气 息,对于国家与人民有相当强的担当精神,这即是儒家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在胡适之先生的晚年时期,台湾地区的经济已经得到了相当快的发展,而新生在台湾的 一辈人,因为他们接受的都是西方的新式教育,这时候的台湾几乎已经全盘西化了。这 时候胡适之先生发现台湾人民的生活与人际关系出现了不和谐,出现了斗争冲突,出现 了靡靡之音,出现了西方的享乐主义与自我中心主义,因而他又将目光转向了中国传统 文化,从中发现了诸多可以治理现代怪乱的精神指引。这正是他晚年的思想改变的缘由。 详细解说了胡适之先生的思想变迁,主要是为了说明:中国文化的复兴与传承是时 代的要求,不会因为某些专家学者的大力反对而改变,也不会因为古文化提倡者的大力 吹捧而改变。时代的客观需要,不会因为个人的意志而转移的。当普通的人民大众发现 自己需要这种文化来完善人格或者和谐相处的话,他自己就会从心底去寻找这种精神的 寄托。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了现代私塾与读经运动一兴起,就有很多的社会中上层的精 英开始关注,并将自己的孩子送入其中,因为他们是最先体会到社会的变迁的,最先感 受到需要改变的人。而普通的大众还在为生活奔跑的时候,哪里有时间来想那么多精神 与思想上的事情,只有当物质世界足够发达,人们开始关注周围的人与物的时候,人们 就会主动去寻找,而中国传统的文化,特别是先秦时期的诸子百家,无疑是为了这个时 代而创造的,因而梁漱溟先生说,中国文化是早熟的文化,跨越了千年之久才能够得以 繁荣昌茂。
3.2 现代私塾的发展现状
据网络上、期刊上的统计数据,现代私塾的发展可以分为兴奋期与转变期。兴奋期 指的是,在本世纪初几年到 2013 年。之所以将其在 2013 年分割,主要是因为在读经推 广的时间里面,完成了诸多私塾所认可的十三岁教育的理论,该理论详情,此乃后话。 经过十来年的发展,很多家长从开始的疯狂热衷,开始转入了冷静思考,并且随着很多 儿童的毕业,一些问题也随之出现,变革期也即将到来。
3.2.1 兴奋期的快速发展
严格来说,现代私塾发起于上世纪 90 年代末,主要是因为台湾的读经运动是从那 时候开始的。此时台湾开始出现诸多私塾教育,而大陆并没有出现其复苏迹象,大陆地 区的私塾,真正应该考究到 2000 年以后,第一个出现的私塾出现在深圳地区,名为儒 愿学堂,2001 年创办,并于此后 2005 年开始招收外来学生。从此刻起,深圳的梧桐山 开始逐渐成为现代私塾的集中地。于此同时,上海的“孟母堂”、北京的“国学馆”、广 州的“六艺私塾”、深圳的“鹿鸣学堂”、苏州的“菊斋私塾”、武汉的“今日学堂”和沈 阳的“九雯学堂”等相继在此后的几年内成立起来。到了 2013 年的时候,全国将近有 3000 所现代私塾成立起来,其中学生人数不一定,人数最多的鹿鸣学堂有 100 人左右, 而一些小的私塾就只有 3 到 4 人而已。因为现代私塾都是没有经过政府教育部门审批 的,因此在数量上很难完全准确的统计。这些私塾刚开始主要分布于深圳、上海、北京 等一线大城市,而后开始向二线城市苏州、武汉、成都、重庆、沈阳等开始蔓延。 现在全国私塾分布已经基本达到了各省会城市均有的地步,宏观形势是:南多北少, 东多西少,大城市多、小城市少,规模小的多、规模大的少。私塾的教学所在地,也不 尽相同,深圳梧桐山的读经村,是在风景秀丽的山脚下,而全国其他的私塾主要位于城 市的住宅区,不谈风景如何,但是相对安静一些。随着国学热的继续汹涌与越来越多民 众的关注了解,相信现代私塾增多的情况还会继续下去。
3.2.2 变革期的热度降低
在 2013 年之后的变革期,对于已经读了几年的私塾学生,他们以后的学习教育生 涯受到了各方关注。有些家长发现孩子读了几年之后,并没有表现出有什么特别显而易 见的文化积淀,因此开始将孩子送到现代教育体制下。也有家长觉得只是经过读经,并 不能满足孩子以后的日常生活,特别是数理化方面的能力,也因此将孩子领出私塾。也 有很多的孩子虽然以前能够背诵,但是一段时间之后便会忘记,使得家长很不满意,甚 至于有的家长发现孩子学了几年,竟然在认字上还有一定的问题的时候,便领着孩子开 始逃离私塾。相对于兴奋期来说,这个时候的家长,开始慢慢理性认识现代私塾与现代 教育体制,发现了诸多的问题。 在此现实下,诸多现代私塾也开始了相应的变革。比如,很多的私塾以前只教授读 经,而现在也开始进行数理化的教授。但是,也有很多的私塾下定决心,绝不会在十三 岁之前接触数理化。与此同时,为了解决孩子在完成十三岁教学以后的教育问题,王先 生在北京创办了文礼书院。该学院只接受读经出来的孩子,成为了读经孩子的清华北大, 但是招生要求只有一个,即是能够背诵三十万字(中文二十万,外文十万)的经典。这 渐渐使得一些私塾的创办者将背诵提高到了相当的程度,这又造成了另类的应试教育, 起到了极其恶劣的影响。全国很多地区的现代私塾,人数开始了减少。还是拿梧桐山的 读经村为例,张中和先生创办的得谦学堂,人数最多的时候有几十人,而现在人数下降 了一半。因此,现代私塾的教育慢慢走到了变革的地步。
4.现代私塾存在的问题
现代私塾与古代私塾不尽相同,又与现代的教育体制有很大的区别,可以说这是一 个既老又新的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不免出现很多的问题,亟待解决,马克思曾经也说 过:新事物的出现于成长总是充满波折与艰难的。因而,现代私塾想要在社会上占有一 席可容之地,还需要更多的变革与改进,下文从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家长认知 四个方面阐述出现的问题与原因。
4.1 办学理念存在偏差
现代私塾诸多创办者所认可的是王财贵的关于儿童读经运动的理念,认为读经只能 从很小的时候开始,或者说必须在十三岁之前完成,而如果超过了这个时间,则人生都 已经成为了定局,不必再费周章教授。对此,笔者认为该理念不可取,人的认知与道德 思想的塑造,并不局限于少儿时期,只要教授的好,改变一个人亦非难事。 诸多的家长,在孩童很小的时候便急于送去私塾学习,无可厚非,但是任何时期, 只要想学想要改变,均未尝不可。国学大师梁漱溟先生,小儿时期上的是学堂(现代教育 的小学雏形),根据其个人的传记,美国教授艾凯所著的《最后一位儒者》以及个人的访 谈记录,用他自己的话说:我从小没读过什么古书,对古文学的研究也不多,比不得文 学研究的大家,我只是在一些书本中学习,我只是爱思考,说我是哲学家的话,则更为 贴切。无论说梁漱溟先生是不是一个另类的存在,但是据其思想的挖掘,我们可以很容 易的发现,他对儒家、佛家的思想的理解,已经到了一个十分高深的程度,而就是这样 一个新派儒学的三大圣人之一的人物,则承认自己并没有背过所谓的经典。于此,我们 可以发现诸多人称颂的所谓:想要传承传统文化,想要有一个完整的人格,必须通过十 三岁前完成对经典的背诵这一理论基石,出现了与现实的偏差。 只此一例,即可直接指出现代私塾在教育对象的年龄上严格要求有所偏差,虽说, 十三岁之前是教育的黄金阶段,但是人的性格与道德的培养,还有文化的积淀,并不能 因为年龄而有所限制。
4.2 教学内容略显片面
教学内容方面的主要问题反应在儿童结束私塾学习之后,表现出比其他同龄儿童数 理化成绩方面的差异,与现代的教育所提倡的自由全面发展之间的冲突。 在此问题上,现代私塾采用的是德的培养,是理性优先的培养。对于理智方面的知 识,在他们看来,完全可以放到十三岁以后,因为十三岁时人类心理与生理上的一个转 折点。现代的教育理论普遍认为十三岁之后,孩子会开始有自己判断世界的标准,对世 间的问题,开始有了自己的看法,由完全模仿的儿童期成长到自己认知的少年期。而这 个时候,儿童的大脑发育也就达到了一个水平,能够理解一些抽象的思维,比如数学物 理等。因此现代私塾倡导的教学内容也不难理解,他们想通过在十三岁之前,让孩子背 诵完经典,将未来的为人做事的准则率先注入到孩子的思想中。 这种内容教学还是欠妥的,首先,在其教育德与智的选择上,笔者还是很同意的, 因为在儿童的模仿期间学到的思想,会直接影响未来一辈子的行为与道德水平,通过后 期的强行教导改变是十分困难的,新闻媒体经过有如下报道:夫妻有一孩子,在其很小 的时候,由夫妻的父母带大,但是父母的教育方式着实不可取,是一种溺爱性质的教育, 因而在孩子长大后,回到父母身边,其性格已经变得格外的调皮。虽说调皮是孩子的天 性,但是任由孩子调皮而置之不理,到最后,培养出来的肯定是一个疯狂原始人,极限 放养的结果即是原始人。虽然花了很大的力气来改正孩子的性格,想让其起码学会一些 道德标准与行为适宜程度,结果收效甚微。想必今天的孩子,凡是通过老一辈带大的, 均可能出现生活方面惹人心烦的事情。所以,笔者支持,在婴幼儿期就对其进行正确的 伦理思想与道德的塑造,这并不是所谓的压制儿童的成长,更不是对儿童心灵的虐待, 这是正常社会人的起码的基础。但是对于其教育内容上,还可以适当添加一些理智教学, 后文的建议中将详细叙述。
4.3 教学方法不够开明
教学方法上存在的问题,在于只通过“小朋友,跟我念”,来完成教学的工作,并不 考虑儿童理解与否。对此很多家长反映,儿童在上完之后,有许多汉字,他会写,但是 不懂什么意思,更谈不上如何使用,这也就导致了很多家长对此的不满。 对此,儿童不理解、不会用的原因显然是因为儿童没学过。儿童是否需要学习,每 一个字的意思,甚至是否需要理解其背诵的文章的意思呢?对此,笔者的理解是不需要 完全懂得。之所以要读经典,背诵经典,主要的目的,还是从经典中学习其做人做事的 道理,寻找到未来心灵的一种寄托,该寄托于西方的宗教寄托有异曲同工之效,只不过 根源方法上却又天壤之别。西方的宗教是为了用神的意志来强加到人的身上,用神的审 判来使人恐惧,进而来达到教化人民的目的,而中国的儒学,传统文化中,没有宗教色 彩,虽然现代有儒教这一说法,但其也只是形式上有宗教感觉,而且这还是封建统治者 意志的强加,与儒学有很大的区别,孔子说:“未竟人,何竟鬼”、“子不语怪力乱神”, 意思是人自己都没有明白之所以为人,还去谈论牛鬼蛇神,因此可以看出,孔子思想中, 是不相信神鬼之说的,因而他倡导的儒家思想,是不可能有神鬼祭祀的,这只是后来儒 者强加的。因此,也可以发现,儒家,传统文化的核心,是教导人之所以为人的。对儿 童塑造其一生的性格与道德水平的促进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回到刚才之所以说,不需要 完成理解,还因为,既然选择了读经诵典,那么在经典中徜徉的久了,就可以用自己的 思维去读一些古文了,而不是要将其翻译成现代白话文来理解,这才是传统文化传承的 核心要求,能够读懂古文,甚至能够模仿古文作文章。笔者觉得,对于文言文的翻译是 对中国人的最大侮辱。自己祖先的文章都看不懂,而且用的还是从魏晋时期就已经基本 定型的汉字。孔子有言:好读书,不求甚解。就是这个意思,并不是要懂得字面的意思, 而是懂得其中蕴含的道理即可。
4.4 家长期望过于急切
现在摆在私塾面前最大的问题,想必是儿童与家长对于现实与期望没有符合的冲突。 上文写到,有的家长发现,如果按照私塾老师的计划,孩子可以在十三岁之前,起码能 够背诵三十万字的经典,而现在过去几年之后,孩子虽然反复在背诵,但是背完了又会 忘记,并不能达到理想的期望。对于这个问题,需要分析以下二点:背诵经典的目的与 背诵经典是否值得。 首先,背诵经典的目的。按照诸多先生的考究,背诵经典,是为了孩子的一辈子打 下坚实的基础,这是一种隐形的变化,不能因为一时的不明显而感到失败或者放弃。其 次是背诵经典是否值得。在此,章太炎先生在一篇《论读经有利而无益》中提到:读经 在于修己治人,夫读史之效,在于发扬祖德,巩固国本,只为西方学的话,只能终为奴 掳而已矣。现代的很多国人均认可了,读经是对儿童有益的。那么此刻的问题,是背诵 经典是否值得的问题,经典是否需要背诵,是否只有通过背诵才能够达到修己利人的程 度,个人觉得不必,经典之所以为经典,并不是因为它的语言文学的水准有多高,而是 其中富含的经典解释与人生的哲理,才是经典最大的特色,而只通过背诵经典,囫囵吞 枣地话,那么收获到的只是词句罢了,但是,这与推广读经的儿童之见出现的最大的问 题之处是儿童并不能理解其中的道理,甚至于,给予他解释,他可能也并不了解成人世 界中的各种准则。对此,在读经推广们看来,只有强行背诵,以后慢慢回味即可。在笔 者看来,此乃下下之策,上上之策为何,是让儿童自己领悟,这与现阶段的儿童心理的 成长理论是完成符合的,也与现阶段人性的解放,追求个性发展,追求创新相符合的。 但是需要老师把握住教授解释时的原则。
5.现代私塾的未来发展之道
对于现代私塾的发展,结局只有两条路,而且都是与现代教育相结合的。其一是以 现代私塾为主体,通过将现代的一些观点与理论加入到其中,发展出的一种中式教育。 二是以现代教育为主的教育方式,其在体制内进行改革,将传统文化与经典融入到日常 的学习中去,该方式与现在的教育一样,依旧参考的是西式教育模式。对于我对人类未 来文化融合的看法来说,笔者坚信第一种,中式教育更能成为时代的需要,也是复兴中 国传统文化的最强有力的教育模式。这并不是说是中国人的自豪,或者说是为了争一口 气,而是时代的文化将是以东方文化为主,融合西方文化,这样的条件下,以东方教育 为主也就不难理解了。对于以现代私塾为主体的中式教育,主要有四个方面的改良建议。
5.1 树立终身教育的办学理念
任何人在任何时候,均可接受传统经典的教授,现代私塾理应开办面向儿童的全日 制教育与面向成人的文化修养兴趣班。 这就涉及到该教育是否定义为完全的婴幼儿教育和儿童教育。正如上文所分析那样, 对于成人的思想改造与文化传承,通过经典的学习,也还是能起到很大的效果的,除非 放任不管,不采用中式教育,否则将同新闻报道的孩子一样,变得难以教导,难以改变。 因此,建议将现代私塾扩展到适应所有的年龄层。可以将现代的私塾打造成一个立体全 方面的经典教育基地,包括儿童的教育,成人的教育以及对于那些选择其他教育模式的 儿童的辅导性教育,但是那些教育必然是儿童教育的副产品,主要的作用还是全日制的 儿童教育,相信在中国发展愈演愈烈的时候,中国的立法部门与政府部门肯定会将现代 私塾纳入到合法的范围中去,这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更是这个时代对于中国传统 文化的需要。而对于一些现代私塾未来出现的各种不良情况,只要在立法与政府部门肯 定之后,那么也将进入监管的范围。 一般在大城市的私塾的收费均在每年 2万元左右,这与众多的高质幼儿园价格接近, 由新加坡倡导的爱儿坊幼儿园,每年的花费也在 2 万多左右,但是与现阶段的幼儿园最 大的差别之处在于,现代私塾都不是在所谓的学区房中,可以省下一大笔开支。当然, 现阶段私塾的价格,对于普通家庭来说,还是很高的,难以接受,原因就在于现代私塾 在很大程度上沿袭了古代私塾的特点,就是因材施教,都是小班形式的,导致了价格的 高昂,对此,未来的私塾模式教育,想要成为中国普通类教育来说,要解决的是两个问 题:一个是数量,一个是价格。在笔者看来这都不是最要紧的,可以通过市场的调节机制 与现代的租赁形式加以解决设施设备的问题,而最要紧的上文已经言明,在于教学内容 与方式上。
5.2 完善德智均衡的教学内容
德以中为主,智以西为主。中国传统经典在于塑造人的精神与道德,开阔人心理与 认知;西方现代科学在于开发智力,丰富民众的物质生活。德智均衡,是以德为主,以 智为辅,再经过艺术与美的熏陶,来达到一个人的全面发展。 教学内容的多样化, 将中西结合的结果用来培育现代社会人,这是未来的趋势,有 很多的私塾创办者坚称:我们只教授背诵经典,不会去教授数学之类的。这种心理很奇 怪,难道在他们的心目中,经典所带来的理性与科学赋予的理智是完全不可兼容的东西 么?你学经典的同时,就不能去学习数理化,就不能参与科学教育中?这种想法是极其 错误,德与智是相辅相成的,这也反映了中国文化的一大特色,那即是融合能力。纵观 历史,多次的外来文化的入侵,最终的结果都是被传统文化所同化了,不管是印度的佛 学,还是西方的基督教。佛学传来已久,早已形成了中国本土的佛教与佛学,而基督教 因为传入时间不长,特别是清末民初的动荡时期,为了侵蚀中国人的信仰,而流传也很 广,但是至今的作用已然甚微,就算中国的建筑、服装、饮食,甚至行为都受到西方的 强烈影响,但是西方的根基宗教思想还未对中国形成普遍的威胁。对此,可见一斑,中 国的同化能力是不可阻挡的,因此,将东西方的教育相结合,想必是一种趋势,特别是 国外的教育改革,国外的很多教育学家,针对西方的教育的弊端开始寻找改变的时候, 都不约而同的将目光放到中国来。现在的西方学者,很多也同意:中国传统文化将成为 下一世界的指导思想。对此,中国传统文化如何继承与发展受到西方的关注,私塾亦走 入西方人的视野中。对此,我们国家比任何的地区与国家都更能深刻理解,与更加容易 尝试将两者相结合。结合的方式,主要是教学内容上的融合,背诵经典的同时,拿出时 间来传授现代的数理化等科学知识,西方的数理化系统是最完善的,这点毋庸置疑,所 以不必刻意学习中国的传统数学,诸如《九章算术》之类。 现代的大部分私塾,开设了很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课程,特别是艺术的培养, 这些都是在儿童教育中尤为重要的,儿童需要美学的熏陶。同时,开设基本的计算机学 习也是必不可少的,但是不能花太多时间用于计算机课程,这对儿童的身心发展都是不 利的。
5.3 采取自主思考的教学方式
现代私塾教育不谈对错,只谈善恶。自主思考,方能解放人。 教学方式的自主化,这也是东西方文明的结晶,西方过度强调自由和个性的发展, 中国过于强调规范与行为准则,因而结合二者,能够得到的效果,无疑是最好的。在教 授经典的时候,需要儿童的自我思考,加上老师的稍加引导,老师不评对错,只评善恶。 启发学生的独立思考与乐于思考的习惯,为其自主学习,热爱学习打下思想基础。老师 的教授过程中对于学生的指引,需要老师有较好的文学水准与道德基础,能够在儿童的 理解出现重大恶劣倾向的时候给予纠正。甚至于私塾的老师也不能自以为是的了解其语 句的正确答案,便随意强加给学生,特别是翻译文言文,翻译文言文都是字面的解释, 无法将其意思与意境完全表达出来,如同外文一般,翻译即是一种破坏,需要的是领悟, 而古今的领悟数不胜数,谁的领悟更深一层,谁的领悟出现偏差,都需要儿童自己思考。 有一教学实例是成都明德书院的教学场景,其做法很是优良,摘录如下: “朝闻道夕可死矣。什么意思?请说说你们自己的理解。”年轻的盛老师领过早读 后,赵钦任老师给孩子们讲解国学经典。 堂上七至八岁的学生,共坐了三排,个个都很踊跃,全部举手抢着要回答问题。 振宇第一个站起来说:“昨天晚上道理都死了,我今天早上才听说。” 孩子们笑得拍桌子,同学一凡称他是“搞笑大王”。 赵老师也笑:“是这个意思吗?请坐。” 珊珊的答案很简洁:“要珍惜时间。” 赵婉云则认为:“如果早上听说道理,晚上就死了,好是好,但是多活几天会更好。”
5.4 引导家长树立长远的目光
文化在于积淀,思想在于自省。高瞻远瞩方能成就人生,且圣人非一日之功。 家长想要立马发现自己孩子的思想深度与文化底蕴,显然是不可能的,因为中式的 私塾教育强调的是思想与道德的塑造,而不像科学那样,可以计算,通过分数来衡量的。 因此,要求孩子的父母相信这种教育,并且关注孩子的心理教育与全面发展,关注孩子 未来的道德水平与文化水平,而不是只关注与孩子的考试,这样的话,才能解决很多现 实中的冲突问题。儿童在学习了一段时间的现代私塾之后,家长与老师可以根据儿童是 否乐于其中,是否希望更深入学习,来判断儿童是否应该继续在现代私塾中学习,如果 儿童抵制这种教育模式的话,则可以为其选择更适合的教学模式,因为人是生而不同的, 资料显示,在现代私塾上过学的孩子,在琴棋书画中展示出来的能力十分超群。因 此支持与鼓励私塾学生参与艺术类比赛于表扬,向别人展示自身独特的地方。在自身的 一个实例中,可以发现现代中国人遗失传统文化的可悲,特别是汉族人。在一次旅游中, 导游是一位白族的少数民族,她是她们寨子的第一个大学生,她曾向我们挑战说:你们 汉族人丢失了太多的传统文化,在座的各位有谁敢与我一比书法,不比打字速度。结果, 一车有二十多位年轻的俊杰们,没有一人敢吭声,这是对自己的无奈,也是现实的无奈, 要说书法有什么用,对一般人确实没有什么用,但是这是中国传统的东西,并不能用现 代人的是否有用的观念来看待的。现代人就是多了那么多,有没有用,而忘了自己之所 以为人,为何不问,作为一个人有什么用呢?
结 论
现代私塾的发展愈演愈烈,欧美国家十几年前便已经以立法的形式,肯定了在家教 育的合法性,台湾地区以及东南亚国家,都在近几年也以法律的形式肯定了现代私塾的 教育地位。但是在大陆地区,并没有在法律上与政策上给予这种教育模式合法地位。随 着改革的深入,教育改革也势在必行,多样化教育模式也会陆续出现,不管是欧美国家 传过来的西式自由式教育,还是本土产生的现代私塾教育都将成为未来民众的选择。 此研究,不仅详细阐明了现代私塾的教育方式与内容,更说明了现代私塾变革的方 向。注重全民教育,终身教育,将教育普及到人生的每一阶段,没有不能教育的对象, 也不应该有排斥现象。现代私塾的教育内容上必须是德智均衡,特别是德智体美劳的全 面发展,完善的人格和优良的道德品质需要身心的全面发展。现代教育讲究自由民主教 育,现代私塾也应该如此,教育方式的多种多样,利用人类的身心发展理论完善每一教 育阶段的方式方法。现代私塾教育需要全民的正确理解,需要民众的积极参与,需要从 上层精英推广到中下层普通民众。新事物的发展总是曲折前进的,通过实践的反复检验, 必能成长壮大。中国传统文化将是二十一世纪的主流文化,现代私塾教育也必将大放异 彩。
致 谢
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遇到了诸多问题,感谢指导老师黄建军老师的耐心讲解与建议, 特别是标题与文章段落结构的意见,对于写作的帮助无疑甚大,同时感谢诸多同学对于 我语言错误的指正,也感谢全体宿舍给了我充满学术气息的写作坏境,最后感谢给予自 己思想源泉的梁漱溟、章太炎、熊十力、胡适、罗素、季羡林、南怀瑾、王财贵等大师 们的精彩论著,以及孔孟诸子的言论均对文章起到了重要帮助。希望阅读到此的读者, 均能秉持一颗开放的心态看待现代私塾的发展,并开始关注现代的道德与精神危机。当 无法找到精神寄托的时候,可以学习一下孔孟经典与诸子百家,以期收获精神慰藉。
参考文献
[1] 梁漱溟. 这个世界会好吗. 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11,309~357
[2] 黑格尔,康德,韦伯等.中国印象(下). 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81~108
[3] 章太炎. 章太炎讲国学. 北京: 华文出版社,2009,237~242
[4] 南怀瑾. 南怀瑾著作珍藏本 第六卷:历史的经验 亦新亦旧的一代 中国文化泛言. 上海: 复
旦大学出版社,2000,237~336
[5] 熊十力. 原儒. 北京:中国人民出版社,2011,81~140
[6] 梁漱溟. 人心与人生. 上海:学林出版社,2005,14~95
[7] 季羡林. 季羡林说国学. 北京:中国书店出版社,2007,13~75
[8] 涂芳莹. 浅议现代私塾教育. 教育科学,2014(12):212~213
[9] 邓婷. 现代私塾:体制外的教育. 新华网重庆频道,2013(0325)
[10] 卞文超. 现代私塾,教育的另一种可能? 大众网特稿,2014(1124)
[11] 刘晓东. “儿童读经运动”质疑.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5(3),63~70
[12] 王兆璟,苏尧. “在家上学”的教育逻辑与反思. 当代教育与文化,2015.3(7.2),11~15
[13] 秦红梅. “现代私塾”缘何兴起. 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11(405),108~109
[14] 熊贤君. 私塾教学方法的现代价值. 课程教材教法,1999(9),60~62
[15] 张步峰,蒋卫君. 现代私塾“孟母堂”能否见容于法治. 法学,2006(9),6~11
[16] 佚名. 语感训练太少了. 文汇报,1992.5.1(7)